近日大唐资本,海珠区正式成立全市首个以区长任主任的行政复议委员会,一举解决了以往复议工作中存在的单一部门办理、部门协同不畅等问题。通过创新构建“专家评审、双轨审查、全域调解”的新型行政复议体系,为区域法治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海珠区积极响应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部署,不断探索提升行政复议质效的路径。2022年,海珠区就已经整合法律专家、实务骨干等专业力量,成立了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累计为近百宗争议案件提供专业咨询意见。此次在咨询委员会基础上成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优化工作格局,为复杂案件审理提供精准支撑,持续提升行政复议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建强组织体系,提升复议“权威性”
据海珠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复议委员会由区长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主要职责是为区政府审理法定类型行政复议案件提供咨询意见,并就行政复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共性问题研究提出意见。同时,委员会下设咨询委员会,广泛吸纳政府部门业务骨干、专家教授及资深律师等20名专业人员。
这一机制创新打破了以往复议工作由单一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通过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统筹全区行政复议重大事项决策与案件审理指导,进一步推动行政争议纠纷实质化解。咨询委员会聚焦重大、疑难、新型及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形成“专业研判+科学决策”的办案模式,全面提升行政复议公信力和办案质效。
创新双轨审查大唐资本,下好裁量“一盘棋”
某企业因行政处罚金额与自身经营状况存在较大矛盾提出复议,“双轨制”审查机制迅速启动,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从法律条文适用角度进行严谨论证,区司法局法务审查委员会则深入探讨情与法的融合点,最终促成案件和解。
这得益于海珠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的区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与区司法局法务审查委员会“双轨制”审查机制。该机制为涉企疑难案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对企业关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争议,通过“专家论证+法制审核”双重把关,既确保法律适用精准性,又实现情与法的有机融合,让刚性法规在实践中展现温度,切实优化了区域营商环境。
深耕调解品牌,打造解纷“终点站”
“原本以为要拖很久的纠纷,没想到一个小时就解决了。”一宗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经李国彪个人调解工作室调解成功后说。
据介绍,海珠区持续推进行政复议案前、案中、案后的“全过程调解”,将“应调尽调”理念贯穿到复议工作全过程,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并协同李国彪个人调解工作室等多元调解力量,发挥调解员具有30年劳动执法经验优势,截至目前已化解工伤认定、社保补缴类争议28宗,“一站式”解纷品牌效应持续彰显。
此外,该区自2024年1月设立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海珠工作站以来,通过调解会、听证会等方式,办结复议调解案件137宗,调解协议履行率保持100%。联合广铁两级法院开展诉前联调,对复议后可能引发诉讼的案件提前介入,共联调行政诉讼案件112宗,18宗案件当事人撤回起诉。
聚焦能力建设,绘就法治“同心圆”
在全面强化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能力方面,海珠区坚持将行政复议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体检方式,在办案中发现问题,注重总结、分析、反馈类型化问题,并通过定期召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专题会、案例点评会、问题通报交流会等,力求“办理一案、规范一片”。此外,还通过制发提醒函、典型案例等推动行政执法从“事后纠错”向“源头规范”转变。今年以来,共制发10份意见书和提醒函,促成14宗涉企案件调解和解,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金额14.8万元。
此次海珠区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该区行政争议化解机制迈入新的阶段。接下来,海珠区将继续用好这一机制,让行政复议真正成为化解争议的“优选通道”,继续为群众和企业解难题,为区域法治建设添动力。
南方+记者 吴雨伦
通讯员 林宝仪大唐资本
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